(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陈建)北京正式迈入自动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阶段。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内,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迄今,先行区内无人化测试车辆共计116台,测试总里程近200万公里,商业化试点累积订单量150多万人次。

7月7日,2023“协同未来”自动驾驶未来城市嘉年华在京开幕。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在开幕式上宣布了上述消息。

根据《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试行)》修订版,在自动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阶段,将更加注重对自动驾驶企业服务能力的考核,主要围绕乘客车内安全风险、交通环境风险、自动驾驶功能风险三方面的解决方案进行专业论证和实车评估。同时,针对商业化试点车辆,监管方要制定日常监管专项内容及应急预案,保障车辆道路活动的有序开展。

2023“协同未来”自动驾驶未来城市嘉年华7月7日在北京开幕。图为活动上展示的自动驾驶送货车。 陈建 摄

2021年4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成立,分阶段有序推进场景开放。同年10月至11月,在国内率先开放车内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与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

今年3月,北京进入“车内无人”载人示范应用阶段。截至目前,无人化测试车辆共计116台,测试总里程近2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累积订单量超150万人次,用户好评率达95%以上。前期工作为先行区进入“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丰富的载人示范应用经验。

北京市自动驾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先行区通过对政策与监管体系的持续迭代创新,为企业技术能力验证与服务经验积累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基于前两阶段对无人化技术能力的充分验证,本次开放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主要考察企业的服务能力。

据悉,先行区在“车内无人”全流程管理方面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自动驾驶企业商业化服务能力的考核。一方面,增强对车辆安全运行、接管次数等方面的指标考核;另一方面,新增专家评审机制,对企业的应急能力和安全运营能力进行评审。二是强化日常监管。要求参与企业1:1在远程配备驾驶人,对远程驾驶人及安全专员的职责分工做出更加严格的规范,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三是严格执行处罚机制。建立清零机制、退回机制,严格关键技术指标考核,确保对企业违规操作、违反要求等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处罚。

未来,先行区将充分总结无人化测试路径,为乘用车场景规模化落地与其他出行服务场景建设提供参考,为产业形成从技术验证、示范应用到商业化探索的完整闭环。(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