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印太经济框架“诓”了谁?
(相关资料图)
作者 宗经伦
“印太经济框架”启动至今已一年有余。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该框架实为“诓架”,不仅不增加成员福祉,反而破坏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
“印太经济框架”于成员利益并无增量。
美国官方此前曾明确表示,该框架“不包括谈判市场相互开放的议程”。这意味着,即使加入了这个框架,也不等于本国商品能更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印太经济框架”与自由贸易协定的最大区别,就是缺少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谈判等相关内容。对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而言,加入该框架究竟能获得哪些价值和经济利益,目前都是未知数。
英国《金融时报》更直言不讳指出,印太经济框架“文字很多,但商业回报很少”,美国的相关声明是“大量抽象的空话”。
于东盟,“印太经济框架”有害无益。
该框架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中的中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四国排除在外,并用所谓的“高标准议题”,试图主导建立贸易、数字经济等规则和标准,诱导各国选边站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指出,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架空了东盟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此外,该框架把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排除在外,其分裂亚太地区、割裂中国与地区国家经贸联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4.7%。
分析人士人为,以“印太经济框架”给迅猛发展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设障,对东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于区域经济发展,“印太经济框架”为害甚巨。
从推动半导体产业补贴立法,到拉拢盟友组建“芯片四方联盟”,美国迫使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重塑亚太地区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意图已清晰显现。
倪月菊称,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增长极。然而,“印太经济框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人为制造经济脱钩、技术封锁、产业断链,扩大发展鸿沟,严重破坏了地区的稳定发展,损害了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一充满排他性和对抗性的框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背道而驰。
眼下,绝大多数亚太区域内国家对“选边站队”并不买账。日前举行的第22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贸易投资规模。在第26次东盟—中日韩(10+3)经贸部长会议上,各方亦表示将继续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地区经济复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