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郝萍、周静圆)最近,反诈电影《孤注一掷》正在上映,电影中“跑分车队”“水房洗钱”的情节引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称:帮信罪)。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了帮信罪司法治理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被告人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明显,初犯人员占比较高,有的电诈犯罪组织已经将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人民网“求真”栏目邀请反诈民警揭开帮信罪“面纱”。

“在校学生和无业青少年,甚至是未成年人更容易卷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山东潍坊青州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大队中队长庞伟介绍,他们因为贪图赚快钱,将自己的电话卡、银行账户和互联网账号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或者是帮助诈骗分子搭建设备实施犯罪,还有的从事“吸粉引流”“贩卡洗钱”等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活动,被诈骗团伙利用充当犯罪“工具人”。

在利益诱惑面前,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容易迷失方向,一步步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庞伟表示,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不过是将自己办理的电话卡、银行账户、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以及互联网账号租出去给他人使用,他们干什么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这些“误以为”,让无辜的家庭遭受骗局。很多学生也因为自己一时贪念,彻底改变人生的轨迹。

“随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国家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毒瘤,进一步补强了法律武器。”庞伟说,违法犯罪行为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还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同时相关人员还会被纳入信用记录进行惩戒,一旦触犯相关法律,后果十分严重。

“求真”栏目提醒,广大网民要懂法守法,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防骗能力。

(责编:温璐、邓志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