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是目前常用的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三种一线药物之一。在初期降尿酸治疗时,它也可与降尿酸药同服3-6个月,可预防由于血尿酸波动导致的痛风急性发作。在风湿科门诊,我常常会遇到痛风患者错误使用秋水仙碱的情况。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秋水仙碱用药时应规避哪些错误。
误区一
把秋水仙碱当降尿酸药
【资料图】
有的患者对秋水仙碱和别嘌醇“傻傻分不清楚”,误认为秋水仙碱是一种降尿酸药,而这是对秋水仙碱最大的误解。秋水仙碱的确可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但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中性粒细胞一旦完成趋化运动、暴露于尿酸盐结晶的环境,即可引起炎症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秋水仙碱并不能减少血尿酸的生成,也不能促进血尿酸的排泄,所以它并不能降低血尿酸。如果错误地把秋水仙碱当作降尿酸药物单独服用,虽然痛风发作频率有可能减少,但血尿酸水平不会有任何改善。不仅如此,长期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危害,包括痛风石的形成、痛风性肾病(严重的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等。
误区二
认为急性期内吃都有效
上面,我们讲了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这种作用机制也决定了秋水仙碱在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要越快给药越好。指南上提出,如果应用秋水仙碱来治疗急性痛风发作,要在痛风发作24小时内(最好是在12小时内)用药。有些患者已经发作三天了,才开始应用秋水仙碱,难怪会疗效不佳。
误区三
忽略秋水仙碱的用药禁忌
秋水仙碱的用药禁忌包括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及骨髓增生低下,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医生一般会应用其他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来代替秋水仙碱。另外,秋水仙碱与P-糖蛋白抑制剂或CYP3A4抑制剂同服,会增加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容易发生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如果患者目前正在服用这两类药物,如维拉帕米、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具体需咨询医生或药师),应尽量避免服用秋水仙碱。
总之,秋水仙碱是一种治疗痛风的处方药,它有起效快等优势,但也有不少毒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只有正确使用,它才会成为患者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敲黑板
小量多次吃 安全且有效
有关痛风急性发作期秋水仙碱的应用方法,近些年在指南上有所更新。传统的口服秋水仙碱的剂量(即每小时口服一片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副作用或24小时总量达6mg)已不被推荐。
因为这种服用方法很容易达到秋水仙碱的中毒剂量。近些年指南推荐的秋水仙碱的新用法是:首次口服秋水仙碱1mg,1小时后给予0.5mg;如需要,在12小时后开始服用0.5mg,每天1-2次,直到症状缓解。
新的秋水仙碱的用法大大提高了用药安全性,而且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的应用方法相比治疗作用几乎没有差别。
文/李海云(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