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羊城晚报讯 记者孙唯报道:“来之前,我无数次想象过这里的样子。当真的站在这里,呼吸着海拔3000米的空气、看着眼前绵延沉默的群山时,我才感到一种真实的重量。”9月10日,是嘉应学院第七批援藏支教队成员、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谢雨帆在西藏林芝市米林市小学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此时,距离他抵达西藏,刚刚过去20多天。
给山区孩子们上“梦想课”
几年前,刚刚考入嘉应学院的谢雨帆在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上偶然看到了学校的援藏支教宣传片,心底的某一根弦被触动了:“当时我非常感动,也想体验把所学知识带给山区孩子们的感觉。”如今的他,如愿以偿。
初到林芝,谢雨帆等15位支教团成员看到的是崭新的房子,是现代化的教学楼。米林市小学是当地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学校,谢雨帆在这里教授一年级音乐课和三、四年级的梦想课。“什么是梦想课?”在记者好奇的提问中,谢雨帆介绍,梦想课就是让当地的孩子们了解梦想、知道自己如何一步步实现梦想。
“第一次上梦想课堂的时候,同学们对于梦想这个词还非常模糊。但经过一节课的认真学习,大家通过有趣的视频以及属于自己的‘梦想画像’,挖掘出自己内心的梦想并在课堂上自信地分享。”谢雨帆说,“我觉得,让同学们有梦、有目标、(能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这令我难忘。”
将所学知识更好运用
梦想离不开现实的支撑,谢雨帆还是碰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林芝地区以藏族文化为主,很多孩子的母语是藏语,学校也开设了藏语课程。谢雨帆表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刚到新环境的支教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耐心,将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当然,还有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刚来这里,需要适应一下当地的高原环境。”谢雨帆笑道,“这里的饭菜口味和广东不同,偏辣,但学校会顾及我们支教老师的感受,会在一些菜里少放一些辣椒,我们也慢慢习惯了。”
初来乍到,谢雨帆已经有了不少教学心得。在他看来,目前当地需要的是持续任教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支教老师,也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学识、奉献精神、谦逊的态度和沟通交流能力。”
9月10日是教师节,谢雨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此时此刻,我的梦想是让梦想课程在这所学校持续下去,让学生们理解梦想是什么以及梦想的作用,仰望星空、努力追梦,感恩身边人,不惧失败。”谢雨帆说道,“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的学生可以说出,‘曾经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什么是梦想,今天我终于通过努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