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景区被“挤爆”,游客行路难,而黄山旅游自身的前行之路也并不容易。4月6日,有游客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黄山景区还存在无人测温、停车费坐地起价等诸多乱象。而这也是继索道故障,游客滞留山上后,黄山景区所属的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旅游”)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而景区乱象频出的背后是企业管理的老化与转型的急迫。近年来,传统景区纷纷转型,企图摆脱“门票依赖症”,作为山岳景区龙头企业的黄山旅游也在尝试通过发展景区之外的产业走出这一现状。然而,宏村项目收购无果、旅游地产进展缓慢……黄山旅游“下山”颠簸坎坷。

乱象丛生

尽管黄山景区连发6封公告回应“扎堆聚集”,但网友们曝出了更多景区管理乱象。

4月5日前往黄山风景区游玩的王先生(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黄山景区入口处排队时并没有体现实时进山的客流数据,同时现场也无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对游客进行引导。“而且在进入景区前,并没有工作人员在现场测量体温、检查安康码。”

据王先生介绍,自己于4月5日4时45分从宏村出发,不到6时便开始排队,但直到11时才成功乘坐换乘大巴进入景区,仅排队就耗时四五个小时。

其实,景区入口处的秩序混乱并非是王先生的个人感受。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有多位网友在黄山景区官博中反映,现场存在游客插队、推挤、翻栏杆,而且入场不测温、不查码等现象,但景区工作人员并未对此进行及时疏散和管理。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游客“抱怨”称,黄山景区管理范围内的区域存在部分商户涉嫌坐地起价、抬高停车费的情况。对此,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博回复称,景区市场监管部门已针对网友反映的停车不合理收费问题进行调查,黄山风景区旅游综合执法汤口大队已经派人到原味食坊现场处理,经营业主同意将200元停车费退还该游客。当日下午已现场退还50元,剩余150元联系上该游客后立即退还。

在本次黄山景区出现人流聚集的问题后,有网友对其实施的限流措施提出了质疑。北京商报记者查找后发现,黄山旅游曾于2月22日发布公告称,部分恢复黄山风景区开放,每日限流1万人。3月17日,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又发布补充公告,将景区每日接待游客流量限制“红线”上调到了2万人。

在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看来,黄山旅游和黄山景区前后两次对于限流人数“口径”表述的较大差距确实值得深思,毕竟2018年黄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为338万人次,由此计算该景区日均游客量还不足1万人次,尤其在本次出现景区被挤爆的问题后,不论是企业还是景区本身,都应尽快披露限流人数计算的方法和依据,确保限流“红线”制定得更加科学、有效。

不过,当北京商报记者就网友反映的景区管理等问题致电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时,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黄山景区此前也曾因管理问题被网友“吐槽”了。就在去年11月,景区内的玉屏索道因设备故障导致约200-300人滞留。故障发生后,黄山风景区启动了客运索道应急预案,游客只得连夜步行摸黑下山。

实际上,黄山旅游是我国较早实现A股上市的山岳型景区经营管理企业,甚至被业界称作是我国已上市的“六大名山”之一。

然而,近年来,黄山旅游却逐渐现出颓势。机构数据显示,黄山旅游2014-2018年游客量增幅连续五年放缓,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了同比下降。

转型碰壁

实际上,为了破解传统景区对门票收入过于依赖的问题,黄山旅游一直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早在2017年12月,黄山旅游董事长章德辉就曾表示,山岳景区存在五大短板,即靠山吃山,千山一面;门票经济,天花板太低;淡旺季明显,旺季吃不完,淡季吃不饱;产品供给单一,客单价不高;产品创新不足,重游率低。而就在说出此番言论的前一年,该公司提出了探索“二次创业”的路子,包括“走下山、走出去”“一山一水一村一窟”等战略。

然而,从此后黄山旅游的经营轨迹不难看出,该公司的转型道路似乎走得并不算顺遂。在推进“一山一水一村一窟”中的“一村”项目方面,黄山旅游曾提出收购黄山景区周边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不过,该项目的收购进展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去年12月下旬,黄山旅游宣布,决定终止与相关合作方就宏村项目合作事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至此,黄山旅游失去了“一山一水一村一窟”中的重要一块拼图。

此外,根据黄山旅游2019年半年报,一直被该公司给予厚望的“一窟”花山谜窟也未对其业绩形成有效贡献。截至报告期末,黄山市花山谜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净资产总额为-1662.16万元,亏损353.64万元。

除了“山水村窟”外,黄山旅游还将触角延伸至了旅游地产和旅游零售等领域。就在去年底宣布宏村项目告吹的同日,黄山旅游还发布公告称,拟向参股公司黄山蓝城小镇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蓝城公司”)提供借款1.15亿元,用于黄山蓝城公司全资子公司黄山蓝镇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镇置业”)取得黟美小镇项目土地使用权。公开消息显示,黄山旅游曾计划要在去年开工建设黟美小镇项目及黄山旅游城市综合体项目。然而,截至目前,网上仍鲜有小镇开工消息以及相关建设进展披露,有业内机构则直接用“明显滞后于预期”来做评价。

而在黄山旅游“全面撒网”的新业态中,旅游零售也曾被反复提及。据悉,早在2018年9月,黄山旅游旗下就成立了黄山华胥氏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要用于开创黄山文创新零售业务。去年7月,黄山旅游旗下黄山好礼玉屏店试营业。当时,该公司提出,准备通过深度定制的IT系统让20+线下门店、6家酒店1200+客房、50+自动贩卖机及线上商城串联互通。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查找后却发现,目前淘宝上唯一的“黄山好礼”官方店铺,开业至今已有约9个月,交易情况着实冷清,除了一款五福系列徽章本月内有一笔销售外,其余所有商品月销量均呈“挂零”状态。

根本性改革

“不论是黄山旅游还是黄山景区,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周鸣岐表示,虽然黄山旅游依靠黄山景区这一“本钱”,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证收入来源,但同时也要看到,黄山旅游在转型过程中,仍然没有树立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项目和产品,内部管理体制也确实存在待完善之处。

然而,截至发稿,北京商报记者就公司管理及转型等问题联系黄山旅游,公司始终未接听电话、回复邮件。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黄山风景区作为一个自带“大流量”的自然型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吸引力较高,长期以来为黄山旅游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像黄山这一观光为主的旅游景区来说,未来都要面临游客接待量存增长瓶颈、门票收入减少的问题。随着消费者旅游经验的日益丰富,一些大型的老牌自然景区吸引力已不如从前,针对当下的消费需求进行转型调整成为必经之路。”

吴丽云进一步表示,近年来黄山提出了“走下山”的口号,并逐步尝试进行如旅游小镇等方面的尝试和投资。“对于黄山这个观光型景区来说,能在‘山上’做的增量内容已经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重心转入山下,进行布局和尝试。目前来看,其在山脚下推出的部分项目还尚未形成良好的回报,也还未有相关IP及产品推出。

周鸣岐更直言,黄山旅游当前的“转型战略”,仍然属于打补丁式的小修小改,针对当前旅游市场的变化,该公司必须要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对景区进行度假化改革。“比如黄山旅游提出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在当前该公司除了黄山景区外,旗下尚无更多知名景区的基础上,短期内确实很难实现有效变现。”

今年初,黄山旅游发布公告称,将以自筹资金1亿元投资设立黄山归隐乡村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力争在 3-5年完成黄山市范围内20余家微旅游目的地的落地运营。在周鸣岐看来,乡村旅游项目如果不依托知名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就很难获得流量,如果这20余家微旅游目的地不在黄山景区的辐射范围内,就很可能无法形成品牌、取得理想的经营收益。

“在转型的过程中,准确把脉市场消费趋势是关键。”吴丽云提出,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转变,中青年群体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趋向前往体验性较好、更加舒适和休闲的景区旅游。景区在转型、更新自身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可先从周边的良好资源入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已有IP进行深度开发,制造出下一个爆款。(蒋梦惟 杨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