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在良渚古城遗址旁,余杭区政协以“弘扬水文化 传承水文明”为主题,举行了一次民生议事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委员代表议一议如何做优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水文章”。
民生议事堂共议“水文章”
一开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抛出了“良渚为何被称为最早的江南”的话题。良渚古城面积3平方公里,有8座水门,内部以河为道,是一座独特的水上之城。他说:“良渚古城的发现,不仅开启了良渚考古的新纪元,让良渚版图清晰可见,也证实了一个距今约5300年的史前文明。”浙江省乡村规划与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柳上晓则针对发挥仁和街道三白潭区块水资源、水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深化“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在与良渚文化大走廊工作专班、余杭区林水局、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后,政协委员们从“增强文化展示”“提升文物保护”“保障水系安全”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比如,季晔委员结合当下的“博物馆热”提出,是否可以建设能够展示余杭治水文化的博物馆,让历史文物真正活起来;张宇挺委员从古桥、古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有关历史文化遗存妥善管理的制度,并加强公众的文保意识;叶凤委员则建议在规划建设中把好统筹关、质量关,让安全的水系环境真正回归群众生活……
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完善意见建议,使提出的对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余杭区政协在党建引领下,紧扣民生主题,持续擦亮“民生议事堂”履职“金名片”的生动折射。长期以来,根据就近就便原则和属地发展需要,余杭区政协通过“民生议事堂”这一协商平台,将270多位委员分到12个镇街的“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并参与镇街履职活动,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在协商选题上,我们十分关注惠民性,不仅紧盯镇街一级党政工作的重点、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社会治理的焦点,还注重选取切口小、关联广、针对性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协商,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余杭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上协商产生的意见建议,会被及时整理形成协商意见,为镇街决策提供参考。此外,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会形成协商纪要或转化为社情民意,为余杭区委区政府提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政协还努力把“民生议事堂”打造成一个可移动的协商品牌,坚持相关利益群体在哪里、哪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议事会就开到哪里。同时,余杭区政协还积极开展“开门协商”,在活动中邀请一定比例的群众代表参加,勠力将民智集中和民意体现深深嵌入协商全过程。接下来,余杭区政协将进一步建好“民生议事堂”平台,切实做到建言资政有质量、凝聚共识有力量,探索协商平台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