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楚雄8月12日消息(见习记者 魏文青 )火把节期间,“梦回千年·牵手时尚——指尖上的记忆”彝绣动态展暨彝绣沉浸式体验街区于8月10日至8月12日在云南楚雄市彝人古镇开展,邀请省内外游客深入感受传统彝绣的别样魅力。
现场展出的商品(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楚雄彝绣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在彝绣沉浸式体验街区,来自楚雄市、禄丰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元谋县、永仁县、武定县等地的彝绣企业与非遗传承人,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各地的特色彝绣产品。
彝族绣娘现场绣花(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这些新型彝绣作品工艺精湛,且大多与当今时尚潮流文化相结合,商品价值极高,来现场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诸多展示作品中,火草布纺织传统服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只见非遗传人坐在地上,将清洗干净的成熟火草叶子背面的纤维撕下来,边撕边用手把白色纤维一小段一小段接连起来搓成线,随后将火草线缠成小卷状。
搓火草纤维 (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另一侧,织布机正在转动,一位彝族女子正“以麻线为经线,火草为纬线”织布。据悉,平均下来,一位彝族女子一天仅能织 1-2 米左右的火草布。
织火草布 (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织出的火草布再配上精美的彝绣制作出的衣物,不仅十分结实耐穿,而且“越洗越白”,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价值高昂,彝族人只有在出席重要场合时才穿。“没想到可以见识到非遗传承人们这么精湛的手艺,不虚此行。”前来旅游的黄女士一家说。
据悉,目前,楚雄州已有5.7万名绣娘拿起绣花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2年至2022年,彝绣产业产值从0.21亿元增长到2.45亿元,今年一季度,彝绣产业产值增长高达4780万元,彝绣产业成了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温暖产业、幸福产业。
彝绣商品 (央广网发 魏文青 摄)
近年来,楚雄彝绣相继在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亮相,从乡村小舞台走向了国际时尚大市场。目前,楚雄州已建成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与新华社合作启动了全国首个“新华·彝绣产业发展指数”编制,与楚雄师范学院合作成立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与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合资组建了默娘彝绣文创公司。全国首个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培养出了各级代表性彝绣传承人167人、彝绣经营户538户、彝绣车间56个、绣坊136个,楚雄州正逐步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