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期已有多场医药学术会议延期或取消,集中发布通知宣告延期。尽管会议延期的原因各异,但业界大都认为与近期开展的医药反腐行动有关。从以往通报的案件细节看,药企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存在以会议赞助费、专家讲课费、培训费等方式为行贿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

早在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将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

事实上,民众苦于医疗腐败久矣。与以往不同,此次医疗反腐指向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比如盯紧“关键少数”,找准“新型病症”,受贿行贿一起查等。只要找准了关键风险点,就可铲除一大部分腐败隐患。

以“关键少数”而言,如今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各种管理权限集中在“一把手”,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很容易滋生腐败。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至少155位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投案或被查。

再说“新型病症”,医疗行业的产业链长,专业性也强,这也对监督执纪形成不小的挑战。此前有媒体报道,实行“两票制”和集采后,一些药企又转向虚高价格采购原料药,伙同经销商套取资金用于贿赂。

而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将有助于源头治理,从根本上净化医药领域的不正之风。对此,必须严肃整治,还民众一片净土。

一方面,要及时总结医药反腐中好的做法,形成长效机制,长久发力;另一方面,针对“一把手”,要强化监督,并推动实行轮岗制度。此外,不妨探索建立“医疗卫生系统行贿、受贿不良记录数据库”,完善对行贿人、受贿人的从业禁止处罚制度。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期待这一轮反腐行动,铲除多年积累的沉疴痼疾,交出一份让公众满意的答卷。

□龙之朱(媒体人)

(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