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张昊”奇妙相遇、高中同窗再做同学、新生手牵七旬奶奶上大学……近日,这些有趣且暖心的的故事,在淮南师范学院的迎新现场接连上演。
四名“张昊”在淮南师院相聚
【资料图】
四名“张昊”同校相聚
“昊”字,寓意着广大无边,承载着家人对孩子胸怀广阔、未来光明的期许。今年,淮南师范学院迎来了四位分别来自安徽马鞍山、芜湖、安庆和山西临汾的“张昊”同学。据悉,四位张昊都是“帅小伙”,分别考入了该校汉语言文学、数字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当得知校园里还有三个“自己”时,四人的反应则各不相同。来自马鞍山的张昊因高中寄宿时常见同名同学,显得十分平静;临汾的张昊最初则以为是新型诈骗手段,得知真相后,对学校工作的用心感动不已,对大学满心期待。
芜湖的张昊直呼:“一脸蒙!”他此前从未遇到过和自己同名的人;安庆的张昊则表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同一所大学里有了‘其他的我’,这让人感觉非常奇妙。”
如今,四位“张昊”在学校的牵线搭桥下,相互添加了好友,为彼此送上了祝福。他们都希望,在大学四年里,能和“同名”的伙伴成为要好的朋友,一起努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学好本领,收获知识与成长,让这段特别的缘分,在青春校园里绽放出别样光彩。
昔日同窗大学再相逢
高中同窗再聚同一班
“真没想到高中的‘铁三角组合’,大学还能在同一学院、同一班级再相聚!”在文学与传播学院25级汉语言一班,董祖泽、蒲雨晨、徐沁心的重逢成了班级里最暖心的话题。
他们三人既是高中同学,如今又再次相聚在淮南师范学院。在查到成绩的第一时间,董祖泽和蒲雨晨几乎是同时告诉了徐沁心自己被淮南师范学院录取的这个好消息。当谈起当时的场景,徐沁心感叹:“同时收到两位同窗好友和自己一个学校的消息,不要太震惊。”
对于未来,他们的心愿简单且坚定:“一起考研、努力奋斗,做一辈子的朋友。”希望这份从高中延续至大学的友情和缘分,能陪着他们在新的旅程里,继续温暖同行。
两位刘佳佳合影
两位“刘佳佳”相遇同班
“班级名单里居然有另一个‘刘佳佳’?”看着法学院25级社工一班的新生名单,这让来自安徽合肥的新生刘佳佳很是惊讶。“看到名单时,我觉得很有趣的同时,也忍不住担心,未来我俩身处一个班,别人喊刘佳佳时,我是否该回头呢?”她笑着说。
“特别希望能借着这个同款名字,和另一个‘我’成为好朋友。”刘佳佳开心地说。作为一个平日里爱看书、听音乐的开朗女孩,此前虽也遇过同名者,却都是不同校不同班的“陌生人”。
“同校同班又同名,就像冥冥之中有根线,用特殊的缘分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在她看来,这份特别的缘分是很新奇体验。
带着奶奶上大学的新生
带着奶奶也能上大学
“爷爷前些年已经去世,爸爸妈妈为了一家几口的生计在外地务工,所以从2022年考入大专院校开始,我就开始带着因脑出血而半身不遂的奶奶一起上大学。”张欣晨分享,她是来自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新生。她很开心踏入心中理想的校园,更开心的是学校通过了她的申请,同意她在校外租房,可以带着年逾七旬的奶奶上大学。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养我小,我一定要养他们老。”平淡话语背后,是这个“00后”女孩深植于心的孝心与担当。虽然只有21岁,但是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照顾奶奶的日常起居。
“从中职到本科,是一个跨越,更是一个新的开始。”张欣晨感叹。谈起报考淮南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原因,张欣晨微笑着说,“我在合肥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参与了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那次参赛经历点燃了我对自动化领域的兴趣,也促使我坚定选择了学校的自动化专业。”
兼顾学业与照料老人并非易事。张欣晨坦言,自己仍在努力寻找平衡,习惯“报喜不报忧”的她,用单薄却坚韧的肩膀,同时扛起了个人的梦想与家庭的责任。在她身上,让大家看到了新时代好青年最动人的品质,孝敬长辈、懂得感恩。
在迎新现场,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大学不仅是求学的地方,更是梦想与温情交织的舞台。愿2025级新生在大学的每一天,都能延续这份初遇时的感动与勇气,在未来的四年里,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庄文倩 通讯员 杨梦玉、崔颖、高璐
图片来源于:涂新宇、张天佐、李想